瞼裂斑是常見的眼部變化之一。它是一種結膜組織的增生,發生於靠近角膜的地方,以三和六點鐘方向,特別是鼻側的位置最為常見。因它為於上下眼瞼之間,所以中文名稱叫瞼裂斑。
(本圖取材自www.eyedoctorsphiladelphia.com)
它的顏色可以是黃白色或是透明。大多人不會因瞼裂斑而有眼睛不適的症狀,頂多是外觀上的問題。但有些患者,可能有異物感或流淚的狀況。此時可用人工淚水來潤滑治療,解除不適。有些人則在瞼裂斑周圍有結膜充血發炎的情形,此時可考慮使用類固醇藥水治療。少數突起非常明顯,或甚至妨礙隱形眼鏡配戴的患者,才會考慮手數切除病灶。
年齡愈大,瞼裂斑患者愈多。目前確切致病因未明,推測與多日照與多風的生活環境有關。另外因為工作的關係,暴露在紫外線下(譬如未戴護目鏡的焊接工人),也會促成瞼裂斑的發生。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泡性角結膜炎---Phlyctenulosis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常見眼科疾病—瞼裂斑(Pinguecula)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一罐眼藥水可以點多久
這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首先是容積。一般眼藥水瓶,點出來一滴眼藥水的體積是0.05cc(毫升)。所以每cc的眼藥水,可以點20滴。一罐5cc的眼藥水,可以點100滴。一罐10cc的藥水,可以點200滴。
假如以一罐5cc的藥水來看,可以讓一顆眼睛,每天點早中晚三次,點33天,大概就是一個月的藥量。較大的一罐10cc的眼藥水,共200滴,可以讓兩隻眼睛,每天點三次,點33天,加上有時點藥,一滴點不中,加點一滴,也差不多是一個月的藥量。
這些罐裝的眼藥水,為了防止開封後,細菌或黴菌在藥水中增殖,多有添加抑制微生物生長的防腐劑。有的眼藥水,沒有添加防腐劑,譬如無防腐劑人工淚水,採用小量的包裝,英文叫Unit dose,如下圖。這種藥水開封之後,過了24小時,即使沒用完,也應拋棄。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泡性角結膜炎---Phlyctenulosis
泡性角結膜炎,病因未完全瞭解,目前推測是眼睛組織對細菌等病原體產生的抗原產生過敏反應而導致。
可致病的病原,包括葡萄球菌、披衣菌、念珠菌甚至寄生蟲。
孩童與青少年為此病最盛行的年齡群,女性多於男性。
症狀包括眼部刺激感、流淚與怕光。可能好好壞壞,反覆發生。
此類疾病又可分為兩種,依影響區域分為包括泡性角膜炎與泡性結膜炎。
病灶發生在黑白眼球交界處,也就是所謂輪狀部的地方。外觀看起來,常一是個白色略微突起的小塊,環繞週圍的血管則有充血賬大的現象。突起小塊的頂端,可能有潰瘍(Ulcer)的現象。(如下圖,取材自Handbook of O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影響角膜的泡性角膜炎,症狀較為嚴重。病灶有可能向角膜中央延申,在痊癒後,留下一條帶狀的纖維血管組織。
在治療方面,假如症狀輕微,教導患者加強眼部清潔,加上人工淚水的使用,即可好轉。若症狀較為嚴重,則可考慮使用類固醇藥水。
後記:Phlyctenulosis這個英文字有點難念,就我查到的應是flick-ten-u-low-sis。這個字其實沒有很好的中文翻譯,眼科醫師之間,多以英文稱呼此病。醫師對患者解釋時,可能就單純以”結膜炎”帶過。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角膜的構造(The Structure of Cornea)
常見眼科疾病—瞼裂斑(Pinguecula)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雷射近視手術程序簡介(LASIK Procedures)
這篇文章介紹LASIK的手術過程,暫不討論術前檢查與術後照顧的部份(其實都相當重要)。
LASIK手術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製造瓣膜(Flap creation)、施打雷射(Laser ablation)與瓣膜復位(Flap replacement)。
首先是第一步,製造瓣膜。這個過程需要的器械,叫做角膜層狀切割器(Microkeratome)。它看起來像這樣:
在進行完消毒與麻醉後,眼科醫師就會輕巧的將角膜層狀切割器置放在受術者的眼球上面。如下圖:
然後讓刀片推過眼球表面,製造出一片瓣膜。這個製造瓣膜的過程,對於LASIK手術至為重要。目的是要製造出深淺、大小恰當、平整無缺口,且在邊緣仍有一連接點(Hinge)與角膜相連的瓣膜。
然後醫師會將切割好的角膜瓣翻起,露出下方的角膜基質組織。
接下來就是施打雷射。雷射藉著切削角膜基質組織,改變角膜的屈光度,而達到矯正屈光不正的目的。
在雷射打完之後,就到最後一個步驟,辦膜復位。醫師會將被掀起的瓣膜,輕輕攤平,使其歸位。確認表面平滑,無皺褶且復位正確後,才能結束手術。
整個手術核心過程的卡通圖如下:
(本圖取材自http://bossiereye.com/)
圖1是準備要開始LASIK的眼睛。圖2、3是使用角膜層狀切割器切出瓣膜時的狀況。圖4是將瓣膜掀起之後。圖5是施打雷射。圖6是雷設施打後。圖7是瓣膜復位,圖8是手術完成的眼睛。
這個連結,則是實際手術過程影片。
LASIK實際過程影片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什麼是準分子雷射?(What is Excimer Laser?)
角膜的構造(The Structure of Cornea)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什麼是近視100度?(The Severity of Myopia)
近視100度代表的是一種屈光不正。
眼球是一種屈光構造,目的在於讓外界的影像在視網膜上成象。光線被折射後,無法準確的落在視網膜上成像就是屈光不正。
近視100度代表的屈光不正,需要一個屈光度的凹透鏡矯正(精確的說法,應是負一個屈光度)。近視500度代表的屈光不正,需要五個屈光度的凹透鏡矯正(精確的說法,應是負五個屈光度)。
近視度數愈大,就需要屈光力愈強的鏡片來矯正。而俗稱的近視度數除以100,就是所需鏡片的屈光度。
屈光度的英文是Diopter。一個屈光度即代表1Diopter。那麼1 Diopter是什麼意思呢?(Diopter的簡寫是D)
我們可以先從凸透鏡看起。
如上圖所示,凸透鏡的功能在讓光線收聚。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後,在其後方聚焦。從鏡片中心到焦點的距離,即為焦距。(如圖中粗紅線所示。)
一個收聚光線能力愈強的凸透鏡,光線會被屈折得愈厲害,會更快聚焦,所以有較短的焦距。
所以就是,度數愈高的凸透鏡,其焦距愈短。
我們回到Diopter的問題。一個有著1Diopter屈光度的凸透鏡,其焦距為100公分。2 Diopter的凸透鏡則是50公分。4 Diopter則是25公分。Diopter的數字愈大,焦距愈短,鏡片的聚光能力愈強。關係式是,焦距為100cm除以Diopter數。
再來我們可以看凹透鏡。
如上圖所示,凹透鏡的功能在於發散光線,平行光通過凹透鏡後,會被發散出去。我們將發散出去的光線,向後延伸得一交差點,該點即為凹透靜的焦點。焦距則是焦點到鏡片中心的距離(如圖中粗紅線所示)。凹透鏡的發散能力愈強,它的焦點離鏡片中心愈近。與凸透鏡不同的是,凹透鏡的焦距是負數。
一個有著-1Diopter屈光度的凹透鏡,其焦距為-100公分。-2 Diopter的凹透鏡則是-50公分。-4 Diopter則是-25公分。Diopter的數字愈大(絕對值愈大),焦點離鏡片中心愈近,鏡片的發散能力愈強。關係式仍是,焦距為100cm除以Diopter數。
其實在光學上,一個鏡片的度數寫-4Diopter,這個負號即代表該鏡片是發散光線的,譬如凹透鏡。鏡片度數寫+4 Diopter,正號即代表該鏡片是聚光的,譬如凸透鏡。
所以近視100度的意思就是,這個眼睛的屈光不正,需要度數為-1Diopter的凹透鏡來進行矯正。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角膜的構造(The Structure of Cornea)
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部份,與水晶體構成眼球的兩個屈光構造(屈光就是讓光線折射)。正常狀況下,角膜是清徹透明的。當我們看一個人的眼睛,所謂亞洲人的黑眼珠和西方人的藍眼珠,這個藍或黑的顏色,都是瞳孔週圍虹彩(Iris)的顏色。人類,不論是何人種,角膜都是透明無色的。
角膜中央部份較薄,約有半公厘(0.5mm)的厚度,旁邊較厚,可達0.7mm。
角膜提供眼睛約43D的光線屈折力。(精確的說,是角膜的前表面與淚膜,提供48D的屈折力,角膜的後表面,則是-5D的屈折力,整體合併起來,是48-5,等於43D的屈折力。1D代表讓平行光在鏡片後100公分處聚焦的能力。(關於D也就是Diopter的詳細解說,可見什麼是近視100度?一文)
角膜共分五層,分別是表皮(Epithelium)、柏曼氏層(Bowman’s layer)、基質(Stroma)、戴氏膜(Descemet’s membrane)與內皮(Endothelium)。
表皮是角膜最前方的構造,由底部到表面,分別是柱狀細胞(Columnar cells)、翼狀細胞(Wing cells)、與表面細胞(Surface cells)。就像皮膚一樣,表皮是一不斷更新的表面。最表面的表面細胞老化脫落之後,由下方的細胞補位。表皮的幹細胞位在角膜與鞏膜交界處的輪狀部(Limbus)。當輪狀部的幹細胞大量死亡時,譬如化學灼傷,會造成難以癒合的角膜表皮傷口。
柏曼氏層是位於表皮和基質間的一強韌構造,厚度僅8到14微米(Micormeter,一公厘的千分之一。)
基質是角膜最厚的構造,約佔整體厚度的90%。基質有三個組成分子,包括膠原蛋白纖維(Collagen fibrils)、角膜細胞(Keratocytes)與細胞間質(Ground substance)。大小一致,規則排列的膠原蛋白纖維使角膜具有透明的特性。角膜細胞則負責生成膠原蛋白。一個角膜約有240萬個角膜細胞。
戴氏膜是內皮細胞的基底層(Basal lamina)。角膜內皮細胞即付著在戴氏膜之上。
內皮是由單層的內皮細胞構成。內皮細胞對於維持角膜的含水量至為重要。當內皮細胞數量不足或功能喪失,會使得角膜水腫、變得不透明,進而嚴重妨害視力。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泡性角結膜炎---Phlyctenulosis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本部落格文章僅供參考之用,絕不可作為眼科治療、用藥等醫療行為之指引。有任何眼睛相關疾患,應立即尋求眼科醫師診治,而不是在網路上找尋資源。每位眼科醫師的訓練背景與考量不盡相同,也請讀者不要以這裡的文章來挑戰或反駁診治您的眼科醫師的意見。
回到首頁
張貼者: Doctor X 0 意見
什麼是準分子雷射?(What is Excimer Laser?)
準分子雷射的發展與應用,是一典型的異業合作範例。
光蝕刻是一種電子業的薄型原件加工技術。利用雷射光,可以在物料上面進行細致的刻蝕。1980年代,IBM工程師Srinivasan正在研究氬氟雷射(Argon-Fluoride Laser)在光蝕刻方面的應用。
氬氟雷射即是一種準分子雷射。準分子雷射的英文是Excimer Laser,而Excimer這個字是Excited Dimer的合併。Excited Dimer即是被激發的二聚物,這個”二”指的正是氬和氟。
在產生雷射的過程中,高壓電流通過氬氟混合氣體,會短暫的激發這兩個元素,使之形成一高能的不穩定二聚物,此高能二聚物相當不穩定,不是一個可以穩定存在的分子,故稱”準分子”。這個二聚物會放出能量,以氬氟準分子為例,其放出的能量形態就是雷射光。準分子雷射之名即由此而來。
氬氟雷射的波長是193奈米(nm)。一奈米是一公厘的百萬分之一。這個波長屬於遠紫外光(Far UV)的範圍。也就是說,這個雷射不是肉眼可見的。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的眼科醫師Trokel發現了這種雷射的眼科應用。簡言之,他發現了一種新的雷射與人體組織間的交互作用,Photoablation。
簡單的說,Photoablation就是雷射打到角膜那裡,那裡就被汽化消失,而對旁邊組織的傷害相當微小。準分子雷射有這個作用的主要原因在於角膜對於波長193nm的光束有極佳的吸收係數(Absorption coefficient)。單一雷射光子,就可以打斷角膜主要成份膠原蛋白的骨架結構(這個骨架由碳碳鍵與碳氮鍵組成)。這個特性,讓準分子雷射可以精確的切削角膜。
Trokel醫師不僅發現了這個作用,而且他也看見了運用此雷射光改變角膜彎曲度,進而矯正人類屈光異常,包括近視、散光與遠視的可能潛力。
1983年Trokel在美國眼科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發表了"Excimer Laser Surgery of the Cornea,"一文後,一個重大的眼科進展就此展開。
回到首頁
閱讀本文,請瞭解使用本部落格需知
相關主題
雷射近視手術程序簡介(LASIK Procedures)